第三届九州杯全国研学大赛全国选拔赛优秀作品选登(一)

发布于: 2020-07-09 13:56
阅读: 400

第三届研学大赛通知(二)

因疫情影响,第三届九州杯全国研学大赛现场总决赛延期举办,具体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

2020年初赛共收到全国各地师生提交的作品6000余件,作品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现全文刊登部分优秀作品

 

作品一:带你走进中山古镇

你廖星雨/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指导教师:段芋竹))

 

每一年的生日,总想走出去看看,因为学业繁忙,就近选择了再游江津中山古镇。三个小时车程到达目的地,打开车门,一股过度饱和的暖风携带着山间清新净爽的芬芳迎面扑来,令人瞬间沉醉。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感受着远离城市喧嚣带来的宁静和纯洁。

图1 江津区中山古镇(夏季拍摄)

 

站在风雨亭下的桥上,只见一砣奇异的狭长的大石,立于笋溪河中央,像一艘漂浮的小舟,亦像一只巨型龟趴卧在水上,狭长的水道两岸全是嶙峋的怪石,那石头上大大小小的凹坑是笋溪河水千百年来冲刷而成的痕迹,将这发源于贵州习水的赤水滚滚从龟石两侧奔流而去。

古镇的风景美不胜收,可是自从迷恋上地理后,我却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地理景观,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地理的眼睛去游玩吧。

 

石头中的秘密

映入眼帘的是河流两侧的石块,仔细观看我们注意到两岸石块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层层累积而形成的,这就是典型的沉积岩了。也就是说,如果这里原来是一块洼地,开始是受到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来河水下切侵蚀,形成现在的河道。远处眺望,我们看到了此处是很清晰的V形谷。查阅资料,我知道了,笋溪河是长江的支流,主要流经贵州、重庆等地,是长江的中上游河段。在河流地貌里,我们学过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水流速快,以下切为主,形成V形谷。

可是沉积岩是很容易受到外力侵蚀的呀,为什么在河中却有一块块较大的岩石横亘在河道中那?

仔细观察我发现,此处的岩石沙质十分紧密,并非和河道边的一样,是层理结构。横亘于流水中央的岩石看起来是一整大块,且常年受流水侵蚀却屹立不倒,说明此处岩石较为坚硬,所以不易被侵蚀。猜测可能是可能属于花岗岩一类,花岗岩是侵入岩的一种。重庆属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岩石裂隙,侵入岩石中形成。

 

神奇的河水

走下大桥,来到河畔,徐徐微风裹挟着溪流湿润的气息,亲切地与我们相拥。我蹲下身,脱去鞋,踩在河边的石头上,将双手伸入这凉冽的溪水之中,感受着它的清凉与曼妙,内心是无比的满足与喜悦。一切都那么美,如小说里的仙境一样。可是唯一不同之处是,河水怎么是澄黄的那?我记得去年春节期间和家人来游玩的时候,河水还是很清澈的(如图4),为什么现在却很黄哪?

图4 江津区中山古镇(冬季拍摄)

 

原来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让这里水位上涨,迎来了汛期,由于溪流流量变大,流速又较快,所以携带泥沙的能力变强,故溪流含沙量变大,颜色就不会那么清莹了,再加上这里红壤居多,所以溪流整体看上去会偏红一些。而冬季河流水位低,水流量小,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沉积,故而河水更清澈一点。

抬头望向对岸,水泥加固过的岩壁虽不能阻止流水侵蚀,但由于这里位于山谷,所以对洪涝灾害的防治还是有颇大的作用。在河道边的岩壁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溜儿整齐的绿色,那是植物生长的下线,很平直。

为什么溪流水平面与绿色植被下线之间没有植被生长呢?

后来老师告诉我,那是因为河流的水位变化导致,目前河流并未到达最高水位,当水位达到最高时,便淹没到那里,使得植被无法生长。二河流的最高水位线就是植物生长的下线。

 

房屋里的故事

通往古镇的是一条幽静的古街小道,光滑的青石板路可以看得出来往游客众多,而边缘的地方长期受到雨水侵蚀,形成厚厚的青苔。沿着古街往前走,我们看到了古镇最珍贵的礼物——吊脚楼。

图6吊脚楼

 

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宛若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

据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在河道两旁的村落本应该建在缓坡,而这里的建筑却齐刷刷的排在河流旁边,为什么那?由于重庆地势起伏大,河谷地区过于狭窄,人们没办法后退,只能在河边居住。可是河岸边实在太陡峭,只能修房子的时候,把一侧地基打短一点,一侧地基长一点,这样房屋就平了。再加上重庆亚热带地区,木材长势很好,可就地取材,就有了著名的吊脚楼。

穿过一条幽静的小路,拐个弯,你便到了古镇最繁华的街道。许多商贩在街边摆着小摊,大多都是当地居民。或许是远离城市的缘故,这里的民风十分淳朴。见我们来了,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为我们介绍中山古镇的美食。

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炸鱼干等,看得我早已垂涎三尺……,咬一块儿嫩爽多汁的烟熏豆腐、尝一口软糯香甜的石板糍粑、呡一口唇齿留香的盖碗茶,古镇生活就是如此简单而富有格调吧!

我终于在中山古镇感受到了教科书上的地理知识,我相信在欣赏这里美丽的景色时,那些知识已经深刻印入我的脑海里。暂别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以后我将继续向前,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带着地理的眼睛,发现更多的美。

 

 

作品二:黄土高原上的地质奇景——大同火山群

庞釉月

指导教师:赵志峰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037008)

 

摘要:发育在黄土高原上的大同火山群在世界上极为罕见,本文以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主题,结合野外考察,以中学生独特的视角对大同火山群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和刻画,目的是展示大同火山群独有的地学魅力,提升中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人们还原一座真实且鲜活的火山画卷。

关键词:地质 火山群 中学生

 

在平坦开阔的黄土地上,它们就这样兀立于天地之间,雄浑壮阔的火山群气势磅礴,山势起伏不定,宛若天地的脊梁。它们是三十万年前地壳强有力的脉搏,而今即使有着厚而普遍的黄土覆被,它们那震撼人心而神秘的气息仍能紧抓住你的心魄。

它们是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自然遗产”的大同火山群,于2009年获批国家地质公园,2014年正式开园。

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28公里处大同县境内,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距今约30万年前大同火山群开始喷发,约于10万年前结束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三期,每期又有多次喷发,共计形成32座火山。在全国各火山群中名列榜首,是山西唯一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板内裂谷系火山群,更是世界上唯一发育在黄土高原上的火山群[1]。

大同火山群又被称为“火山地质博物馆”。在大同火山群中火山形态多样,有圆锥形、马蹄形、盾形、垄岗形和火山小鼓包。这些火山散布于大同盆地的冲积平原上,构成桑干河两岸独特的有火山、垄岗起伏的平原地貌[2]。

利用遥感或航拍从高空鸟瞰大同火山群是极生动鲜活的。从高空俯看圆锥形的阁老山,它的形状像一枚金色的“桃心”, 由于流水对黄土层的侵蚀,其四周布满了呈放射状的沟壑,所以从“桃心”发出的“金光”就显得更为迷人。黑山圆锥形的火山锥就像是一只正在徐徐绽放的“麦朵刚拉”。黑山西边大约两公里外的金山马蹄形火山锥,那就像是一颗正在夏夜夜空中轻巧划过的明亮“流星”,其留下的流星余迹生动而且硕长(约300余米,为火山爆发时山口岩浆向一侧外流而形成)。坐落在大同县正东约两公里以外的东坪山火山锥因为火山喷发时熔岩流朝着东南方向喷流,故而这个火山锥的东南部就留下了一个很明显的缺口,这缺口使得整个火山锥就像是一只惟妙惟肖的巨型马蹄子。久而久之,东坪山于是就又有了另外一个雅号,那就是“马蹄山”。总之,在高空俯瞰下的大同火山群,就像栩栩如生的活物一般。

而位于西南端的昊天寺山则是人文历史环境的例证。古时候人们对许多梦幻莫测的自然现象,特别是对火山活动这样极为罕见的现象,常常理解不足,而敬畏有余。建祠祭祀,以祈求平安,情理之常。昊天寺山即为以祭祀的昊天寺命名。在昊天寺山南麓土壤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绳纹灰陶片,磨制石斧和刮削器。还找到了一枚用鸵鸟蛋皮精制的纽扣。这些石器据考证与西安半坡文化相当[3][4]。

让我们换个视角,站在黑山火山口东垣古老的烽火台顶上,极目眺望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寂静的黄土,能看到最大的火山锥是金山其次是黑山、昊天寺山、东坪山及肖家窑头山。许多低小火山、黄土短岗和矮丘以及树枝状冲沟散布于火山区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止于此。在金山脚下,有随处可见的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 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其颜色以暗色为主,它们发生化学风化后形成红色、褐色、棕色等五彩岩石,或风化成褐色的土壤覆盖于山体之上。又因为晋蒙交界地带含铁成分较多,所以暗红色玄武岩比较常见。五色斑斓而又形态各异的玄武岩散落在林间,就像遗失的宝藏。登山,便是最好的寻宝过程,在前半程,能看到成裙状分布在火山锥体上的大小浮石,就像俏丽的苗族姑娘身着的盛装裙式。越往上走,石块越大,石块表面并不单调,有各色苔藓点缀,像是大自然的写意泼墨,在山巅呈现。登上山顶,在凛冽山风中“一览众山小”,山脚沟壑纵横,似神龙一般一冲而下,伸展着自己的五爪,不羁地摆动着龙首,苍劲之力度在这片黄土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使见者心神俱震,倍感渺小。

除了地上的地质奇观,大同火山群还在地下孕育了地质奇物。品质上乘的大同玉是属于大同火山群的自然遗产,包括各类奇石、玉髓、玛瑙、树化玉等,有其独特的地域色彩,它温润、内敛、细腻其质感在全国玉石届独树一帜,尤其水胆玛瑙最具鲜明特色,这种水胆玛瑙是火山喷发时,喷发物被湖水淹没,其岩浆破湖水而露出地面裹挟而成。由于晋蒙交界矿物质含铁成分高,铁离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血胆玛瑙更是大同玉中的特色精品。

大同火山群沉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默默记录着这片热情而又多变的土地,它将故事写进自己的每一层土层和岩层,只是无声的以这种惊心动魄的方式向世人宣告着什么,又破碎在北风中,独留这种种地质奇景让人憧憬。

 

 

作品三:南山以北,语人语湖

罗嘉懿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2020级1班

 

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在这一天我们用地理研学活动致敬童真。活动的地点是在重庆渝北的矿山公园。公园尚在开发当中,我们有幸请得南江地质队的专业工作人员带领我们了解公园的过往与将来。入园前工作人员还贴心的为我们准备了安全帽,让我们有机会真实体验一把地质人的工作。

我们的研学课题分为三个部分

(一)语湖:主要是讲述矿石公园中湖的历史与成因;对比分析铜锣山矿坑湖和四川的九寨沟湖水在颜色上差异。

铜锣山矿坑湖的由来:①铜锣山矿坑湖所在地,原为背斜铜锣山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溶丘。因这里有丰富的品质优良的石灰岩资源,所以人们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利用开凿、轰炸等方式大力开采石灰岩资源,在铜锣山山上出现了大量低洼的凹地,这为后来的积水提供的先决的地形条件。②重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多。二者相结合使得这里能够形成数量众多的矿区湖。

之后我们小组的成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是湖水,在色泽的呈现上却与九寨沟的相差甚远?

在水体厚度上。铜锣山曾经为废弃矿区,深度较深;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有很多低浅的水坑,水体较浅颜色数量不同。

铜锣山,植被少 ,藻类少;九寨沟①水质非常好,湖水中浮游生物、悬浮物等数量很少,湖水透明而干净;②藻类也比较多,它们对光是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的,这样就增加了湖水色彩变幻的可能性;③周围树林中各色的树叶倒映在湖中,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种类。

(二)语人:结合当地情况,从当地人的生产方式、矿区建设、综合开发等方面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不断演变。

当地人的生产方式:从现场采访中我们得知矿坑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地人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再进行传统的农业种植,转而对铜锣山的石灰岩进行大规模的无序、不合理开采后陆续出现的。据当地人回忆,最繁忙的时候整天都是轰鸣的采挖声、漫天都是飞扬的尘土、满眼都是连绵不断的运石车……经济效益是上去了,但人们不愿在这里生活了。

 矿区建设:21世纪初,政府强制关闭铜锣山上所有的采石场。一时间,重庆的石材、水泥等建材价格一路飙升。采石场是关闭了,但矿坑却永久的留了下来。另外,时不时的还会有一些关于游人在矿区周围出现意外伤亡的报道。于是,重庆渝北区政府出面对矿区进行打造。现在南江地质队主要是对矿区的边坡等危险地带进行除险处理,在矿区周边进行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矿坑遗址变为市民的悠闲公园。

综合开发;渝北区政府准备在铜锣山上以矿山公园为基础打造生态园林,在矿区利用其低洼的坑地进行矿区保护性开发建设,在居民集中生活区建立还建房,在矿区周边建立高标准农场……努力在铜锣山把生态与人文结合在一起,让人地协调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竞争固然能够让人紧张与亢奋,但是更多的是让我们体验到了不放弃不言败的勇气与精神。更加坚定的是学好地理不仅仅是将书本、试卷上的知识点好好消化掉,也更是要用所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改善当下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成就更好的自己。

 

来!跟上我们的脚步,

一起去研学!

 

2020高考

(以上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跟随高考风向标,

大语文、文史不分家、大文科是趋势,

老师和学生必须走出校门,

否则不是地理教不好学不好,

文综考不好,作文都要不会写了!

 

2020高考

 

直击灵魂的问题,

答案尽在研学!

分享